沈帥青:父母請放下手機 與孩子享天倫樂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07/23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多看電視及打電玩易令兒童過度活躍惡化,最新研究更發現,過量使用智能手機也可產生類似後果。兒童變低頭族與父母管教難脫關係,惟調查指本港不少家長未能以身作則。

美國南加州大學在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公布一項為期1年的研究,指15至16歲人士過量使用智能手機,與過度活躍徵狀呈現概率成正比。醫科教授Adam Leventhal表示,過往類似的研究皆出現在智能手機未曾普及前;又表示,全美目前有43%高中生,每天用手機至少3至4小時,研究結果不容忽視。

Leventhal強調,仍未有證據顯示智能手機是過度活躍的成因,但確可令有關徵狀惡化。港大去年研究稱,兒童每用多1小時手機,可提高過度活躍風險3成。東華三院心瑜軒(多重成癮)主任陳美璐分享一個個案,一名小學男童確診患上過度活躍症後,家人贈送手機以鍛練自制力,怎知令其沉迷至發生爭端,需要報警處理。

據本港團體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,25%中學生每天使用手機逾5至6小時,但更有25%受訪者認為父母過量使用手機而忽略自己。父母不能以身作則,影響深遠,城市女青年商會上周六公布的調查顯示,72%本地兒童比起玩手機更喜歡與家長玩耍,但不少人反映,沒人陪伴才會玩手機,當中約9%更指父母經常玩手機。

父母對個人手機使用量的意識,甚至可能不及孩子。英國非牟利團體Digital Awareness UK去年稱,36%青少年曾要求父母放下手機,但當中46%稱父母不曾接納勸喻,更有44%表示父母為此不滿;家長當中則有多達95%否認用餐時曾使用手機。心理學家Stella O'Malley以「smartphone orphan」(手機孤兒)一詞形容因父母只顧用手機而忽略的孩子,表示家長不自覺惡化親子關係,也導致兒童更依賴電子產品。

哈佛大學心理學家Catherine Steiner-Adair呼籲父母注意在孩子身邊盡量不用手機,最好在下班後首個小時完全不用,只與孩子談話,因孩子普遍對父母回家後,對自己不予理睬而反感。

家長以身作則之餘,也可與孩子約法三章培養自律。陳美璐建議,家長應與孩子訂立手機使用規則,例如規定半小時就要停,以及避免用遊戲作為學習的獎賞。美國兒科學會時下更為為家長提供監管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指引(見表),例如按年齡放寬使用的自由度。

逾7成兒童願意與父母玩耍,但父母機不離手,才是令他們在健康及行為上出現異樣的首要原因。放下手機,應由家長做起。

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建議

  • 18月大或以下: 除視頻對話外,應避免接觸電子產品
  • 18至24月大:家長若想讓孩子接觸電子媒介,可選擇一起收看高質素的節目
  • 2至5歲:應將電子產品使用量限制在每天1小時,只收看高質素節目;家長應與孩子一起收看,協助他們將收看內容應用在生活當中
  • 6歲或以上:按制定電子產品使用時數,以及規定可以接觸哪類媒介,並確保不會干擾睡眠、運動及其他與健康有關的行為,並設禁用電子產品的時段,如用餐時

資料來源︰美國兒科學會

撰文 : 沈帥青